信繁出生於元龜元年(西元1570年),父親是海野真田家二代的三男昌幸, 母親是甲斐武田家家臣武藤賴忠之女阿山。幼名弁丸的信繁是次男,上面還有長子源三郎(信幸)和長女村松。

 天正二年(1574年),昌幸之父、箕輪城主武藤幸隆病逝;隔年,昌幸兩位兄長信綱、昌輝隨武田家出征卻不幸在長 篠戰死,身為武藤家贅婿的昌幸恢復舊姓繼任家督,領有上州城。昌幸將弁丸改名為源次郎,送往武田本家做為小姓。天正十年(1582年),武田家當主勝賴戰死,昌幸向織田 家臣服,在滝川一益麾下領有沼田、名胡桃、新府等領地。同年六月,織田信長遭本能寺之變身亡,昌幸轉向德川家康、北条氏直稱臣。天正十三年(1585年),家康為攏絡北条家以方便向上杉家 用兵,要求昌幸將領地交與北条家,才剛剛在千曲川築好上田新城的昌幸悍然拒絕,家康大怒,派鳥居元忠、大久保忠世、平岩親吉等出兵討伐。昌幸順勢投靠上 杉、羽柴聯合陣線,並將源次郎送往上杉家做為質子。昌幸數度擊退德川軍,實力及名聲大振,成為信濃一帶重要的小大名。

 源次郎與信濃其他望族如:海野、望月、丸子……等諸家子弟來到上杉景勝的居城春日山城,景勝 將這批為數約十餘人的質子交給矢澤賴幸看管。源次郎被分配到往來春日山城與海津城間的傳令勤務,月俸約十文(一貫),領頭諏訪久三做主替已滿十六歲的源次 郎行元服禮,取名信繁。信繁體格強健、身手俐落,很得景勝的賞識,很快加俸至年俸百貫。
 天正十四年(1586年)五月,景勝上洛面見已經就任關白、 改姓豐臣的秀吉,信繁等人奉命隨行。秀吉擺宴款待景勝,席間見信繁氣宇不凡便開口向景勝討人,景勝找不到藉口拒絕,信繁擔任質子的地點由越後的春日山城改 為當時天下第一大城大坂城。在秀吉身邊的信繁,與其說是質子,或許更像是家臣。大坂城的繁華及先進文化給了信繁很大的啟發,加上秀吉對年輕群臣的信賴與恩 寵,建立了信繁對秀吉與豐臣家的忠誠。也是在這段期間,信繁與上杉家的直江兼續、豐臣家的石田三成、秀吉的姪子秀次等人陸續結成莫逆。

 天正十七年(1589年),北条家無預警攻打真田領內的名胡桃城被昌幸擊退,給了秀吉正式對北条家宣戰出兵的藉口。 隔年二月,信繁回到父親昌幸身邊,隨前田利家率領的北条討伐軍自信濃一同出陣,陸續攻下松井田城、碓冰岬、箕輪城等據點,信繁的武勇在此時闖出名號,與同 行的利家姪子慶次郎利益並稱「天下無雙」。七月,小田原開城、氏直出奔。秀吉除掉強敵北条氏之後,下一個目標指向北陸強豪奧州伊達家,真田家再度擔任先鋒 部隊。
 天正十九年(1591年)由秀吉許婚,將越前敦賀城主刑部少輔大谷吉繼之女阿竹許配給信繁。文祿三年(1594年)十一月,信繁拜領官職從五位下左衛 門佐並賜姓豐臣。兩年前與德川家重臣本多忠勝之女小松成親的沼田城主信幸,也在同一天拜領從五位下伊豆守。吉繼在豐臣家臣團中向來以智勇兼備著稱,對快婿 自然多所薰陶。

 接下來在朝鮮攻伐(文祿.慶長之役)期間,真田父子擔任名護屋大本營的警備任務,信繁本人更是扛起護衛秀吉御駕往來大坂、伏見、名護屋三地的貼 身警備。慶長三年(1598年)八月,秀吉病逝。接手國內政務的家康入駐伏見城,不計前嫌延用信繁擔任安全警備的勤務直到慶長五年(1600年)年初。

 慶長五年六月,家康發兵討伐景勝。隨德川軍出發的真田父子在七月行經上野時收到隱居中的三成 捎來密函,措詞用語極為謹慎,暗示真田父子三人應『早做決定』。昌幸、信幸、信繁經過商議,做出後世聞名的「表裡比興」決斷──昌幸本人據守領地,信幸隨 岳父忠勝與東軍異同行動,信繁投靠岳父吉繼參加三成率領的西軍。
 昌幸、信繁率領一千五百人脫離德川軍勢回到信濃,欲進入自家沼田城時卻遭留守的小松拒絕開 城,兩人只能繞道趕回上田城。九月,德川秀忠率領大軍約三萬八千人循東山道趕往關原與家康本隊會合,途經千曲川遭信繁領軍隔岸騷擾,秀忠輕敵被誘渡河,真 田軍趁機在上游洩洪使秀忠全軍大亂,埋伏在後的昌幸趁亂突襲。一陣亂戰後,昌幸父子安然撤回上田城,秀忠清點損失大為惱怒,下令圍攻上田城數日而無功,還 為此延誤抵達關原參戰時機,戰後遭家康處以閉門處分。
 雖然並沒有直接與家康本隊兵戎相向,但秀忠堅持要對真田家追訴延誤軍情的死罪。此時已改名的 信之(信幸,將承襲自父親昌幸的「幸」字改為同音的「之」,藉此撇清關係)央託岳父忠勝說項,昌幸、信繁三代親族及隨從等約六十人,在同年十一月被判流放 紀州九度山,真田家領地全部由信之接收。
 昌幸祖孫三代在九度山幽禁日復一日。期間靠著信之的 接濟,以及編織草結「真田紐」販買給來往商旅,經濟上勉強度日。而真田家以往豢養的忍者、行腳僧侶,持續協助傳遞書信、政情,讓昌幸父子得以瞭解外界動 向。但時間終究是最大的敵人,慶長十六年(1611年)六月昌幸病逝,享年六十五歲;慶長十八年(1613年)五月,信繁之妻阿山病逝。信繁的好友 三成、岳父吉繼都在關原戰死,又在九度山這裡送走了父親、母親、妻子、女兒等至親,自號從「傳心月叟」「真好白」「好白」再改為「幸」,似乎也代表他可以 失去的越來越少。

 慶長十九年(1614年),蟄伏已久的信繁再度出山的機會終於來到。十月,江戶幕府對秀吉遺子秀賴發出追討令,命其 交出大坂城、前往江戶聽候改易。眼見必有一戰,大坂這一方急於尋求可戰之兵。秀賴的輔佐人大野治長派使者潛上九度山送來親筆信函,拜託信繁入城共商大計, 另附上黃金兩百錠、銀幣三十貫。經過十五年的隱居,信繁身邊除了少數家人以外,其他隨從不是老死就是求去,仍有能力逃亡並作戰的不過兩三人。信繁以大坂方 提供的金援買通九度山週邊有力人士,趁著豐收祭典當晚眾人大醉脫逃下山。加上沿路招募的獵人、浪士、以及復歸的忍者,十月中旬來到大坂城時,信繁身邊大約 有一百名左右的死士可供差遣。
 『真田家旗幟進入大坂城!』的消息傳來,連家康本人都為之震驚。儘管事後查明入城者為信繁而 非昌幸,德川軍仍不敢大意。當時豐臣側藉以聚眾的大義名分不外「太閤當年恩情」「豐臣家存亡危機」,完全沒有可以號召指揮的重量級名將;信繁一到,加上後 來陸續抵達的前土佐藩主長宗我部盛親、慶長之役名將毛利勝永、大老宇喜多直家之婿明石全登、關原之戰勇將後藤基次等四大猛將,名動天下的五大浪人終於齊聚 大坂城。消息傳開,前來投靠者蜂擁而入,到了十月下旬,入城者已達十萬人之眾,而此時幕府方在伏見、木津、大津一帶集結的兵力合計也不過一萬兩千人。
 在第一次正式軍議 上,信繁主張將大軍帶至宇治朝幕府軍突襲,趁幕府方軍力尚未穩固之際,一口氣將防衛線推進至瀨田川遠離大坂城池,獲得基次、勝永等人附議,但治長及織田有 樂齋卻擔心倉卒聚集的烏合之眾跟不上奇襲戰,希望以保守的籠城戰來逼幕府議和。由於盛親不表態,且信繁過往名聲偏向武勇而非智謀,結局是治長這方籠城派的 意見勝出。信繁退而求其次建議派兵往北破壞川堤岸水漫大坂城週邊,期待將幕府軍的來犯路線限縮在東南兩方面以避免四面受敵之勢。治長考慮了 一週之後終於答應,但此時從高槻街道順川南下的本多忠政、稻葉正成早已控制住川水門,信繁的計策終究未能順利執行。

 幕府軍在十一月下旬正式集結完畢,總計約廿萬人之眾,四面將大坂城團團圍住。兩度獻計都未獲 確實採納的信繁,自願防守大坂城東南隅最脆弱的平野口。此時他的麾下除當初自九度山帶來的一百人,還多了從前真田領脫藩的子弟兵,加上信濃、越中、畿內各 地前來依附的浪士,已經達到三千人之眾,全都是仰慕信繁的威名而來。信繁將陣營駐紮在三之丸護城河外的玉造山上,搭起一座稱為「真田丸」的木寨,正對幕府 先鋒軍前田利常隊,後方由明石全登隊守住黑門、平野兩口。
 十二月四日清晨,信繁率三百騎騷擾 利常部隊前鋒,順利將其誘進真田丸鐵炮隊射程,成功擊潰利常隊;接著又如法泡製再擊潰南部利直、井伊直孝等人部隊。接下來數日間,整條戰線上多處交戰,雙 方攻守互見各有傷亡,但真田丸始終突出於城外沒有陷落。十 二月十日,坐鎮茶臼山本陣的家康失去耐性,開始第二波 攻城行動,幕府軍自四面架起火炮、投石機並推進至有效射程內,大坂軍雖不斷以鐵炮陣射擊,但終究無法阻止砲陣的架設。先前治長猶豫未決的苦果,現在開始發 酵。
 十六日,包含兩百座投石機、百門以上大筒、十餘門進口洋砲在內,自日出時分開始從四面向城內開 火。整日下來投射了約三千發砲彈、石塊、火鐘等進入大坂城,多半落在二之丸與本丸間,少數砸入了君、秀賴所在的本丸奧御殿。因為距離、風向和精 確度等客觀因素綜合,並未產生太大傷亡(約在千人之譜),引起的火災也很快就被撲滅,但是炸射期間發出的巨大聲響及火光給奧御殿內的文官及女眷帶來極大的 精神震撼。十七日,大坂方主動提出休兵和議,日後被稱為「大坂冬之陣」的戰役到此結束。

 經過數度交涉,加上後陽成上皇派出的使者居間調停,雙方終於達成停戰協議。豐臣家允諾遣治 長、有樂齋等人進入江戶城為人質,並拆除三之丸、填平護城河;而幕府方不得再要求秀賴改易,並放棄追訴大坂方參戰諸將的罪責。表面上看來皆大歡喜,但實際 上已埋下豐臣家敗亡的近因。
 隔年(慶長廿年,1615年)三月,在大坂城內聚集未退的浪士們擅自重修三之丸舊址,並對前來制止的京都所司代板倉勝重 及其下屬拔刀威嚇。勝重趕回駿府當面向家康稟報,正中家康下懷,立刻對豐臣家發出通牒要求秀賴『限期解散浪士、並率治長親赴江戶謝罪』。這樣的要求當然被 秀賴拒絕,家康再度對各地大名發出集結令,並親率江戶直轄兵力約五萬人朝大坂城開拔。加上各地大名早在整備中的兵力,第二次討伐軍人數約達十五萬五千人之 眾。
 此時在大坂城內的兵力還剩下八萬人左右,敵我差距比例與前次相當,且兵糧、軍餉、器械、裝備上 均相當充實,但大坂城幾近無險可守,而有樂齋等謀士也早已散去。治長求教於信繁等人,最後決議採主動出擊決戰於野的戰術。儘管以烏合之眾對上組織指揮相當 健全的幕府軍,絕對不利於野戰,但信繁等人其實也無其他計謀可施。
 五月六日破曉,諸將按照分配好的任 務及路線分頭出擊。信繁本人與勝永率隊一萬兩千人趕赴國分寺,預計在這裡與先鋒基次、全登以及薄田兼相會軍,痛擊擔當幕府軍先鋒的伊達政宗三萬五千人部 隊。但因大霧視線不佳,信繁錯過與基次的會合點,兼相又沒在約定時間趕到,基次麾下兩千八百人不敵政宗部將片倉重綱、水野勝成率領的兩萬人而戰死,稍晚抵 達的全登、兼相三千六百人如同飛蛾撲火,天亮沒多久,兼相於小松山戰死。信繁、勝永這時終於來到戰線。信繁以全軍突擊陣勢衝散了伊達家引以為傲的鐵炮騎 兵,救回全登及殘部,接著再逼退重綱、勝成,伊達軍不得不退往道明寺重整,信繁等人藉此空檔撤回大坂城。



 六日當天的交戰雖然互有傷亡,但大坂方始終沒有統一的指揮統御中心淪為各自作戰,而現下的大 坂城等同裸城一座無險可守,這一役事實上已經必敗無疑。諸將清點傷兵,送走老弱婦孺之後,決定隔日全力出擊、以一死報太閣之恩。為了保全豐臣家顏面,信繁 命長子大助死守在秀賴身邊,萬一秀賴決定出陣卻不幸敗陣,必要時可協助秀賴自盡避免被俘遭辱。
 七日清晨,信繁自大 坂城西南的天王寺街道直衝而出在茶臼山佈陣,勝永掩護側翼,盛親自平野口出城在玉造山佈陣,全登則是率別動隊自北側八幡口出城,預計在幕府軍與信繁、勝 永、盛親等人正面對決時,繞至家康本隊後方以奇兵之姿進行突襲。
 德川軍這一方,由於軍力呈壓倒性多數,因此佈陣相對保守。在岡山街道、天王寺街道、奈良街道 各設下五到七重兵力。最西側的岡山街道由政宗打前鋒,村上義明、溝口直勝在側,松平忠輝(家康六男)壓陣,淺野長晟殿後,奧州、越前聯軍合計四萬兵力。中 央的天王寺街道較狹窄,僅能以一字長蛇陣展開,由松平忠直(家康次男結城秀康長子)率領駿河軍一萬五千人,下轄秋田實季、淺野長重、堀直季、水野聖成、本 多忠政、松平忠明、一柳直盛、德永昌重等副將。東側的奈良街道由前田利常任前鋒,本多康紀、片桐且元、井伊直孝、細川忠興任副將,藤堂高虎壓陣,加藤嘉明 及黑田長政殿後,加賀、信州眾合計兩萬七千五百人。為求保險,另撥出一萬六千兩百人由本多忠朝、酒井家次、小笠原秀政等人領軍在奈良、天王寺兩街道間的小 路各據點把守。名義上的總帥秀忠與本陣諸將共兩萬三千人在奈良街道後方紮營,家康本人則是率旗本一萬五千人在桑津野據地利之便督陣。

 立於陣前的信繁,身穿鮮紅鎧甲、鹿角戰盔,肩披白熊毛皮,胯下的粟色河原毛名馬配有印著真田 家六文錢家徽的金箔鞍韉,手持十文字槍(三面刃的兩鎌長槍),本隊包含信繁嫡子幸昌、真田與左衛門(信繁族弟)、大谷大學(吉繼遺子)、御宿政友(駿東葛山家庶子,結城秀康遺臣)、細川興秋(細川忠興次男)、渡辺糺(秀賴槍術師範)、伊木遠雄 (黃母衣眾之一)、江原高次(宇喜多家遺臣)、福島正守(福島正則嫡子)、江原右近、槙原重利、福富平藏……等名門武家子弟約三千人,全部配備紅色盔甲及旗幟,一眼望去如同血海一片令人望而生畏。連同副將部隊在內約一萬人,在正午時分吹響 號角,全軍下山朝德川軍衝鋒,彷彿威震天下的武田騎馬軍團再現。
 採錐形陣的真田軍一口氣突破了忠直在天王寺街道的駿河部隊,岡山街道的政宗欲迴軍協防卻措手 不及,眼睜睜看著信繁本隊像紅色旋風一般的破壞了幕府設下的層層防線;側翼的勝永軍勢也銳不可擋,一開戰就撂倒忠朝、秀次,天王寺、岡山兩街道間的防軍完 全被突破,替信繁開出一條血路,讓信繁隊得以直撲家康紮營的桑津野。在奈良街道被盛親緊緊盯死而動彈不得的利常與高虎,急遣直孝的赤備騎馬隊疾馳阻擋信繁 軍勢,但此舉卻適得其反,因為井伊家部隊也是全副鮮紅盔甲,一時間反使幕府軍敵我不分陣形再次大亂,信繁隊藉此良機終於突入家康本陣。家康本人十四歲元服 初陣以來,在元龜三年(1573年)的三方原之戰後,時隔四十二年第二度遭敵軍破陣,而這兩次破陣都是敗於武田騎馬軍團。
 三方原慘敗的恐怖記憶讓家康本人一時間因過度震驚而啞然呆立無法回神,旗本親衛緊急護送家康 往東撤退欲與秀忠本陣會合,但無論退後半里、一里、甚至是三里,信繁隊始終緊追不捨,全隊數千人不斷高喊:『家康切腹謝罪!』,聲威震天。象徵幕府大御所 帥令的金扇大馬印被信繁隊砍倒搶走再由德川旗本搶回,如此來回足足三次,家康本人更是為了避難數度更換座騎。聞訊急忙出動救駕的秀忠軍顧不得敵我交雜,架 起鐵炮陣朝信繁隊方向不停連番開火,信繁陣中及江戶旗本武士多人中彈倒下,信繁本人亦右肩負傷,前進之勢為之頓挫;在此同時,苦苦追趕的政宗、長晟隊終於 趕到自後咬住信繁隊的尾部大肆衝殺,信繁不得不下令收緊陣形就地堅守。正當信繁隊腹背受敵傷亡慘重之際,全登隊如飛燕之姿殺到,像匕首一般在幕府軍圍攻陣 形上畫出一道裂口,信繁得以藉此空隙率眾衝至家康御駕近側,手中十文字槍甚至劃破了家康的帥旗。可惜全登隊僅五百人不到,很快便傷亡殆盡,大坂方的優勢如 曇花一現。全登戰死,重傷的信繁由側近護送撤退回茶臼山。申時(下午三時許),全隊僅存五十人左右的信繁隊在幕府軍層層圍困下或戰死或自盡,大坂方殘軍在 勝永指揮下撤回大坂城內。
 信繁戰死於茶臼山,得年四十五歲。當晚,大坂城被攻陷,君、秀賴自焚,治長、勝永自盡,盛親衝出京橋 口後在八幡葭原被捕斬首。戰國時代最大、也是最後一場會戰「大坂夏之陣」,就此劃下句點。
 信繁法名取為「大光 院殿日道光白居士」,江戶中期追號「大光院殿月山傳心大居士」。首級由家臣穴山小助安厝於京都的龍安寺大珠院,真田家供奉的衣冠冢則在和歌山縣的高野山蓮 華定院。

  
後記一:
■信繁並未戰死?
 由於沒有確認屍首的紀錄,一直有信繁護送秀頼安全逃離大坂的傳聞。江戶初期在京都、大坂一帶就 有『花樣的秀賴,英武的真田,轉呀轉到鹿兒島』這樣的童謠。薩摩一帶有名為「真榮田(真江田)」這類非當地姓氏的墓塚,從近畿往薩摩沿途的秋田、讃岐、紀 伊,也都可以查到有自稱「大左衛門」一行人的落腳紀錄。雖然不足以作為有利佐證,但對信繁的英雄傳說也增添了幾許神秘性。
後記二:
■信繁的影武者?
 戰國時期,於戰場上使用替身並非罕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真田家的舊主武田信玄。信繁本人在大阪 夏、冬兩陣都有使用分身的紀錄,甚至不只一名分身。江 戶時期的戰爭紀錄〈元和先鋒記載『左衛門參戰的歷程十分奇特,先是在茶臼山領軍衝鋒,同時間卻在平野口率領伏兵襲擊,很快又在岡山口出戰,最後於天王寺戰死。』。
 記載中天王寺戰死的,其實是信繁替身之一的望月六郎,同一場戰役中穿上一模一樣的盔甲、擔任 替身的還有三浦國英、山田友宗、木村公守、伊藤繼基、林寛高、斑鳩祐貞等六人,都是為了迷惑幕府軍耳目、掩護信繁突入家康本陣。
後記三:
■倒底是幸村還是信繁?
 以正式記載來看,多數出現的都是「信繁」,而近代通俗作品為何多以「幸村」稱呼他?這個名號又是從何而來?
 在真田家家史、系譜等文書資料上,對他的記載都是以「源次郎信繁」為名,少數簡寫為「信仍」的 例子也有。而他本人流傳於後世的書信數量相當少,多半是與家人往來的信函。像是與姊姊村松的夫婿小山田茂誠(甲州壹岐城主)的三封書信,末尾屬名就都是 「信繁」。唯一以「幸村」為署名的紀錄是在慶長廿年三月、大坂陷落前兩個月左右,他在一份軍令上的簽名是「左衛門佐幸村」,但無法確認是一時性起或是正式 改名。
 後世會以「幸村」稱 之,始自於寬永年間的雜談書〈難波戰記〉(「難波」為大坂的異名),此書的兩位作者万年賴方與二階堂行憲全書不提「信繁」、概以「幸村」稱之。〈難波戰 記〉在當時相當暢銷,後世敘述真田家三代英勇事蹟時的大多數通俗作品都是以此書為範本,久而久之,「幸村」就取代了「信繁」。
--
參考書目:
〈真田幸村〉小林計一郎,人物往來社,1961
〈真田幸村と大坂の陣〉歴史群像シリーズ編集部,單行本文庫,1999
〈真田幸村 伝説になった英雄の実像〉山村龍也,PHP研究所,20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I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