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雅各書1:5-11
5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
6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
7 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
8 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9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
10 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
11 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摘要:
1. 明白自己應當向真智慧的唯一源頭-神-祈求智慧(5)
2. 在有根有基的信心裡求,不要猶疑(6~8)
3. 在順境時喜樂、處逆境時更當喜樂,因為一切難處都會過去(9~11)
分析:
【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
雅各書的作者是耶穌的肉身兄弟雅各。在耶穌升天之前,他並沒有領受福音,但是在耶穌死裡復活之後,他受到感動,開始在聖城耶路撒冷內外傳講耶穌的道,很快的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雅各書的內容是他向散居在外地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子民述說主耶穌的旨意,內容簡潔扼要但清楚明瞭。
第五節的原文直譯為:「但你們中間若有任何人缺少智慧,他應當向那厚賜與眾人且不斥責人的神祈求,就必有所賜給他的。」
「若有」是假定語氣,表示並非正常、但仍有可能發生;「智慧」則是指個人內在的洞察力,超越一般知識之上,可以使人靈活運用所具備的知識、在困境中尋得超越之道。
雅各用「應當求…神」來說明神是真智慧的惟一源頭和供應者,而他會「厚賜」(慷慨大量,毫不吝惜)、「賜與眾人」(對我們一視同仁,並不偏待人)、「不斥責人」(不受我們的情況的限制);但是「就必賜」並不表示神的賜予完全沒有條件,他說要先「求」才能有所「得」,倘若我們若不求,就不能指望神憑空賜給我們。
我們都存在複雜、混亂的環境中,經常有各式各樣的試煉、挑戰、拉扯、攔阻……橫在我們面前,如果沒有敏銳的屬靈洞察力來分辨哪些是來自神的祝福、那些是仇敵的攻擊甚至是撒旦的試探,就無從做出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們應當求神賜給我們真智慧,也就是屬靈的洞察力。
有了真智慧,我們即便在苦難中仍能找到喜樂,在試煉中仍能學習到造就的秘訣。無論我們向神求甚麼,必須先看見自己的「缺少」是什麼,惟有看見自己的「缺少」有多少,才能向神發出多少真實的禱告(雅各書1:2~4)。
我們看過許多基督徒在台上做見證,都能說出神應許了他們的禱告,而且往往「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20)。所以,我們必須謹記神的恩典是豐富的,祂絕不吝嗇;我們身為神的兒女也當本著神憐憫的心懷,寬宏大量地幫助有需要的人。
【6~8】「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雅各在六到八節再次強調向神祈求真智慧不是沒有條件的。
第六節說:「只要憑著信心求,」的「只要」指明僅有一個條件-「憑著信心求」按原文是「在信心裏求」-要我們對神有完全的信心,包含:(一)你所求的必須是你所信的;(二)要絕對相信神的心意和能力;(三)你所求的必會從神得著應許;(四)或許一時不會得到所求,但要信靠神必會照祂所認為對我們是最佳的時機賜給我們。
第七節的語意十分肯定──信才能得,疑心必然無所得。也就是提醒我們,懷疑乃是信心最大的敵人,也是使禱告失效的主要原因。禱告得應許有一個定律,就是「信」。信是尊重神,榮耀神;疑惑是輕看神,羞辱神,一旦你有一絲絲的疑惑,神就不可能應許我們的禱告。
第八節說有疑惑、看輕神的人是「心懷二意」,這樣的人不但得不到神的厚賜,甚至「在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這裡的原文直譯是「在他一切的行徑上,搖擺不定。」不但沒有固定的信仰和方向,而且無論作甚麼都拿不定主意、反覆無常。
為什麼我們常常說「基督徒有平安」、但是卻又說「基督徒的生活不是一路平安」?因為世間萬物有太多不確定,經常會橫生許多枝節阻礙,但是只要我們真正認識神、信靠神,縱使不能明白神的「所作」,卻因知道神的「所是」,而能安然接受神所安排的一切,自然就會在生活的不平安當中生出平安。
要知道,神對我們禱告的應許並不因個人而有差別待遇,但卻會受到我們禱告的態度的影響和限制。禱告是求未見的事,必須憑著信心。我們不只要憑著信心禱告,也要禱告到有信心,禱告到能信。我們既求神賞賜智慧,就不可又想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或是懷疑是否可能得到。
我們常常說:「挑戰的背後就是祝福,挑戰越大、祝福就越大。」但是嘴上這樣說,心裡真心相信的人有多少?我們常常向神禱告,求這個討那個,事後如果沒有得到或是沒發生好結果,又有多少人是真心相信「神自有美意自有安排」的?當你心中有一點點不信,就是「疑惑」、就是「心懷二意」。
「心懷二意」是基督徒追求目標「成全完備」的死敵,也與神「單一」、「全心全意」的本性對立。所以,我們要做有智慧、有定見的人,在人生的路上選擇正確方向,堅定的向前直奔。
【9~11】「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乾,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
第九節的原文直譯是:「但卑微的弟兄若蒙提升,就讓他誇耀」。和合本把「誇耀」翻成「喜樂」,是將單字的個人動態引申為全體,為促成升高的原因而「喜樂」,進而對照第十節「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
我們都知道,要為別人的美事、成就而喜樂很容易,對自己的更是如此;但是在低潮、逆境、壞事上-也就是「富足的降卑」-臨到時,怎麼可能還有「喜樂」?但這就是神透過雅各的書信要提醒我們的:「他必要過去」,屬世的一切都是短暫的,財富、地位、權勢、名利……都要「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出來……美容就消沒了」。
要知道,即便我們當中某些人現在身處在缺乏、貧窮的物質條件下,卻不需要覺得自己「卑微」。我們基督徒應當有不同於世俗的價值觀,無論貧富,在教會弟兄當中都沒有階級區分,即便有人現在是窘迫的,並不因此限制他將來的發展。在我們當中若有人處於危難困苦,也不要羞於啟齒,我們更應當主動關心身邊的弟兄姊妹,為他們代禱並積極伸出援手,也懇求主與他們同在、在他們的生命中動工,讓一切一切的難處過去之後,都能成為美好的見證。
基督為我們捨命,可見的我們每個人在神的眼中都是極其重要。所以,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為自己目前的「所有」而喜樂,而是要為自己在神眼中的「所是」而真心的喜樂。
雅各用『草上的花』用來形容雖然今日存在且又美麗,但終必衰殘,沒有永恆的價值。不論我們是富人或窮人,任何人都不能依靠自己、也沒有能力控制世間萬物,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無能,謙卑地倚靠神,惟有祂能賜人那永存的事物。
第十一節提到的「在他所行的事上」也可譯作「在他的追求中」,這包含了人一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的生命旅程;而「這樣衰殘」可以解釋為富足的人突然死亡、或是他的財富一夕間蕩然無存,前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就是最佳的例證。
人有旦夕之禍福,人的生命和財物都不足依仗,惟獨神才是我們永遠的倚靠。人往往須到臨危或缺乏的時候,才會轉頭定睛注視神;神容許試煉臨到我們身上,目的不是要叫我們受苦,乃是要叫我們學信心的功課。
心得:
一、祈求神賜智慧。
二、在各種境遇中維持喜樂。